Xinjiang Uyghur Autonomous Region Floating Populatio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Measures


中文版



自治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办法

自治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办法

作者: 来源:新疆法制报 发布时间: 2011-4-1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已于今年4月4日正式颁布,并将于今年10月1日正式实施。《办法》全文如下:

  自治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保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自治区行政区域内的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活动。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流动人口,是指离开户籍所在地县级行政区域到其他行政区域居住的人员。但是,离开市辖区到本市其他市辖区居住的人员除外。

  第四条 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坚持公平公正、优化服务、合理引导、规范管理的方针,实行属地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 流动人口应当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维护社会秩序,遵守社会公德,服从有关部门的管理。

  第六条 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的主要任务是:

  (一)提供就业政策法规咨询、就业信息、职业指导和就业登记服务;

  (二)提供计划生育、传染病防治和临时救助服务;

  (三)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

  (四)开展健康卫生、法制宣传教育;

  (五)进行居住登记、出租房屋等治安管理;

  (六)维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

  (七)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任务。

  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的领导,将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列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平等化,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年度预算,并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相应增加。

  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协调机构依照本办法和国家有关规定,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各有关部门的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

  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具体组织实施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

  公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商、人口和计划生育、民政、卫生、住房和城乡建设、司法行政、财政、教育等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相关工作;工会、共青团、妇联和城市社区管理机构、村民委员会应当协助开展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

  第九条 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有权向有关部门检举、申诉或者控告。受理检举、申诉或者控告的部门应当及时处理;对不属于本部门管理的事项,应当及时移送有权处理的部门。

  第十条 禁止针对流动人口就业设置歧视性限制;禁止干涉用人单位合法招用流动人口;禁止针对流动人口就业或者用人单位招用流动人口设置收费项目。

  第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对在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流动人口服务

  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和完善流动人口的权益保障机制、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网络,在编制城乡规划,建设公用设施,制定劳动就业、社会保险、义务教育、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法律服务等公共政策方面保障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公共就业服务的机构应当对在法定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和有就业愿望的流动人口,免费提供就业政策法规咨询、就业信息、职业指导和就业登记等服务。

  流动人口按照有关规定,可以在现居住地参加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考试、职业(执业)资格考试或者鉴定,享受职业培训和职业鉴定补贴。鼓励考试、鉴定机构对经济困难的流动人口减免考试、鉴定费用。

  第十四条 县(市)以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流动人口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就业服务,提供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就业登记、社会保险等服务,依法处理用人单位与流动人口的劳动争议,处理用人单位侵害流动人口劳动保障合法权益的行为。

  第十五条 县(市)以上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应当向育龄流动人口宣传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法规、避孕节育、生殖保健、优生优育知识,为育龄流动人口提供与常住人口同等待遇的计划生育服务。

  第十六条 县(市)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流动人口中开展妇女儿童健康教育和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向流动人口提供与常住人口同等待遇的预防接种和传染病防治服务,并对流动人口集中的公共场所定期开展卫生监督检查。

  第十七条 县(市)以上民政部门应当将流动人口困难群体临时救助纳入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为生活无着落的流动人口提供临时救助服务。

  第十八条 县(市)以上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部门应当将流动人口基本住房保障纳入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完善相关政策,开展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

  第十九条 县(市)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将流动人口教育纳入当地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加强流动人口中适龄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指导、督促中小学校做好流动人口义务教育工作,保障流动人口享有与常住人口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第二十条 县(市)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为流动人口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办理注册登记,并实施监督管理,保障流动人口开展合法生产经营活动。

  第二十一条 县(市)以上司法行政部门应当组织开展流动人口法制宣传教育和纠纷调解工作,引导流动人口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法律援助机构应当依法及时为经济困难的流动人口提供法律援助。

  第二十二条 招录、聘用流动人口从业的单位,应当与招录、聘用的流动人口签订劳动合同,按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依法办理社会保险,为流动人口提供安全卫生的劳动环境。

  流动人口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受法律保护。流动人口在工会活动中与常住人口享有同等权利,履行同等义务。

  第三章 流动人口管理

  第二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流动人口信息网络管理建设,建立和完善具有信息采集、整理传递、分析预测、定期发布等功能的统一的流动人口综合信息平台,实现部门间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

  流动人口现居住地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应当主动与流动人口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建立流动人口信息协查通报制度,运用流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核实、通报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信息。

  第二十四条 公安机关和相关部门、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对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知悉的流动人口信息,应当予以保密,不得用于法定职责以外的用途。

  第二十五条 县(市)以上公安机关应当加强流动人口的治安管理工作,指导、督促有关部门、单位和个人落实流动人口的治安管理责任和措施。

  第二十六条 流动人口到达现居住地之日起3 个工作日内,应当持本人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明及住所证明,到城市社区管理机构、村民委员会申报居住登记。城市社区管理机构、村民委员会在办理流动人口成年育龄妇女居住登记时,应当核查其户籍所在地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出具的计划生育证明;没有计划生育证明的,应当在居住登记中载明。

  流动人口变更居住地的,按照前款规定办理居住变更登记。

  第二十七 条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根据下列规定对流动人口进行登记,并于登记后3个工作日内,将登记信息报送当地公安机关或者城市社区管理机构、村民委员会:

  (一)租住房屋的,由房屋出租人在流动人口入住时进行登记;

  (二)就业并由用人单位提供住所的,由用人单位在流动人口受聘时进行登记;

  (三)就学并在学校住宿的,由学校在流动人口入学时进行登记;

  (四)在救助机构住宿的,由救助机构在流动人口入住时进行登记;

  (五)其他留宿单位或者个人在流动人口入住时进行登记。

  第二十八条 流动人口在宾馆、酒店、旅店、招待所、留宿的洗浴场所等住宿的,留宿单位应当按照旅馆业治安管理规定进行登记,报送登记信息。

  第二十九条 房屋出租人应当持房屋所有权证或者其他合法来源证明,到县(市)人民政府确定的部门办理房屋出租备案登记,并到公安派出所签订治安责任保证书。

  第三十条 房屋出租人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出租房屋无安全隐患,满足基本住房标准;

  (二)及时报送流动人口相关信息;

  (三)不得将房屋出租给无合法有效身份证件的流动人口;

  (四)发现流动人口利用出租房屋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或者带领不明身份人员居住的,及时报告公安派出所或者有关部门;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三十一条 流动人口承租房屋,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出示本人及其他入住人员合法有效身份证件,如实填写相关信息;

  (二)入住人员发生变更的,及时告知房屋出租人,并配合房屋出租人办理房屋出租备案变更登记;

  (三)不得利用承租房屋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三十二条 从事房屋租赁及流动人口务工中介服务的机构,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建立房屋租赁、务工介绍登记台账;

  (二)督促房屋出租人办理房屋出租备案登记;

  (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三十三条 自治区实行流动人口居住证管理制度。流动人口凭居住证在居住地享受相关服务,办理相关事务。

  年满16周岁以上的流动人口拟在现居住地居住30日以上的,应当在申报居住登记的同时申领居住证,探亲、旅游、就医、出差等人员除外。

  县(市)公安机关可以委托城市社区管理机构、村民委员会办理流动人口居住登记和居住证发证工作。

  申领居住证的具体办法由自治区公安机关制定。

  第三十四条 招录、聘用流动人口的单位和个人,房屋出租人,从事房屋租赁及流动人口务工中介服务的机构,应当督促、协助流动人口及时申报居住登记,申领居住证。

  第三十五条 公安机关依法执行职务,需要查验居住证时,被查验的流动人口应当予以配合。

  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和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在履行法定职责或者为流动人口提供服务时,可以要求居住证持证人出示居住证,持证人应当予以配合。

  除公安机关依法执行职务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扣押居住证。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市)公安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个人处50 元以上200 以下罚款,对单位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一)不及时申报流动人口居住登记、申领居住证或者申报变更居住地址的;

  (二)有关单位或者个人不及时登记报送流动人口信息的;

  (三)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发现流动人口有违法犯罪行为不向公安机关报告的。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房屋出租人不办理房屋出租备案登记的,由县(市)人民政府确定的房屋出租备案登记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用于个人或者家庭居住的,处500 元以下罚款;用于员工集体宿舍的,处月租金两倍以下罚款,用于经营活动的,处月租金3 倍以下罚款,但最高不得超过3万元。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中介机构未建立房屋租赁、务工介绍登记台账的,由县(市)公安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500 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九条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主管部门或者行政监察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在履行流动人口服务职责过程中,具有拖延、推诿、刁难等行为的;

  (二)无法定依据或者超越批准的项目、标准向流动人口收取费用的;

  (三)对侵害流动人口合法权益的行为不依法及时处理或者违法实施行政处罚的;

  (四)泄露涉及流动人口个人隐私的信息,侵犯其合法权益的;

  (五)其他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行为。

  第四十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其他行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五章 附则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自2011年10月1日起施行。